本土日化企业认为覆盖面太广,申请时间太短
去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进行了调整,主要包括将美白化妆品纳入祛斑化妆品管理等相关要求。
昨日,记者从广东日化商会获悉,不少当地日化企业认为,要提“美白”,就必须申请“专用证”(“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证书”),这涉及太多的范围和停留。如果企业申请时间太短,恐怕很难赶上末班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去年12月发布的通知中表示:“为控制美白化妆品的安全风险,决定将其纳入祛斑专用化妆品严格管理。本规定于 2015 年 6 月 30 日生效。”
拿到证书需要一年多时间
对此,当地一位日化行业人士表示:看来明年就生效了,但企业忙着申请,可能赶不上末班车。“产品检验大约需要105天,产品产能审查大约需要58个工作日,加上产品申请受理和技术审查大约需要125个工作日,美白新品需要355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申报流程。节假日等.,在最好的情况下,获得证书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她说。
广东日用化工商会秘书长余雪玲认为,美白产品的作用机制与祛斑化妆品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以后有什么“美白”,一定要申请。目前,国内日化行业涉及美白产品。三分之一的覆盖范围太大。“我们目前正在收集会员的意见,统一收集意见后,我们会将问题反馈给CFDA。” 她向记者数了数,全国有3800多家日化企业,每款美白产品基本不少于10家,如果要申请“专证”,至少要上万张证。 . 实际上,
于雪玲认为:“美白化妆品的作用机制与祛斑化妆品并不完全相同。通常有物理遮盖、漂白氧化、抑制黑色素和深层清洁,都有美白作用,但只有黑色素抑制和祛斑产品的作用机制是一样的,而且这个类别现在需要申请‘特殊证书’,其他机制不等同于祛斑产品。”
“美白产品太多了,确实良莠不齐,有很多患者因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而出现红血丝、皮肤变薄、色素沉着过度、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症状。” 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美白产品按渠道分主要分为三大类,超市销售的基础护理产品、美容院推销的美白祛斑产品、医院专家发布的功能性产品。“像治疗性功能性美白产品,除了对证书和字号有严格要求外,最好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