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技术打假外,品牌方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净化市场,同时也有义务对相关市场行为进行监控,维护自身利益]
全球最大的美容和护肤品公司欧莱雅与互联网拍卖公司 eBay 达成了近七年的长期诉讼和解。有利的财务条款,但双方均未披露和解的细节。
2007年,欧莱雅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英国将eBay告上法庭,指控eBay在其网站上销售假冒伪劣香水和化妆品,侵犯其商标权,并指控eBay不积极发挥监管效应导致用户在平台上卖假货。
从2007年到2009年,在五个欧洲国家,eBay胜诉,欧莱雅随后继续上诉。 2011 年,欧洲最高法院裁定,eBay 可能会对用户在其网站上进行的商标侵权行为负责。近日,双方终于宣布结束官司,达成和解。
侵权纠纷与赢家和输家
过去几年,品牌方与电商网站销售假冒产品的侵权纠纷在不同阶段、不同国家各有优劣。
2013 年 10 月,瑞士奢侈品公司历峰集团赢得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打假官司。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联邦法院已对假冒卖家巴基斯坦 B2B 电子商务公司及其公司作出裁决,将永久禁止销售历峰集团的产品。
拥有路易威登和酩悦轩尼诗等品牌的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集团也在 2010 年赢得了与 eBay 的法国战斗。巴黎高等法院裁定,eBay 将被罚款 200,000 欧元和 30,000 欧元的法律费用。保护消费者免于买到假货。法院还下令 eBay 停止使用与 LVMH 相关的关键字搜索,或对每个搜索结果处以 1000 欧元的罚款。
不过,eBay 对巴黎法院的判决非常失望,虽然最初 LVMH 提出的赔偿金额为 1200 万欧元,但最终裁决为 20 万欧元。 eBay指出,此前比利时法院也发生过类似诉讼,但eBay胜诉拉尔夫。
此外,eBay在2010年曾面临过针对珠宝商蒂芙尼的类似诉讼,但在蒂芙尼起诉eBay卖家销售假冒商品的同一案件中,地方法院和上诉法院均裁定第三方eBay并非共同并承担个别责任。
因此,eBay表示,也希望欧洲法院能更深入地考虑这个问题,否则搜索网站和品牌公司将在商标保护问题上争论不休。
品牌在中国打击假冒网站
欧莱雅等化妆品公司和其他消费品公司在欧洲遇到了假冒问题,在中国也存在。
“虽然很多电商自称是正品,但并不是官方授权的渠道。我们不能保证非官方授权渠道销售的是正品,因此我们会积极鼓励消费者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买相关产品。”欧莱雅中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美国另一家高端化妆品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公司在中国只有三个电商渠道:公司官网和丝芙兰网站,但公司在乐丰发现聚美优品、淘宝等。公司产品在多个电商网站均有销售。
对于网络上的假冒产品,该人士表示,这对公司影响很大,部分消费者会通过在网络上购买的假冒产品找到公司。虽然公司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不仅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打击假冒,还主动积极打击假冒,但网上仍有不少假冒商品出现。
华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专家王克峰告诉记者,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侵权案件逐渐增多。目前网上商户分为三类,一类是自营电商网站,一类是平台类网站,一类是自营和平台类混合网站。应对相应的管理失误负责。出售假货的网站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法律判决也不同。”
如果是自营网站销售假冒商品,当然要直接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是亚马逊、天猫等平台公司销售假冒商品,如果品牌方收集相关证据向本站举报,本站不采取删除链接等相关措施阻止,或提供相关信息配合打假和进一步扩大侵权,您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王克峰认为,相比之下,天猫商家销售假冒商品会比淘宝商家更负责任,因为天猫有更多的审核义务和收费质量保证。但对于淘宝来说,如果不是品牌方的要求,其海量信息在前期无法被一一识别和审核,网络提供者只能在前期履行社会和道德责任。
对于网络上的假冒销售,他建议,品牌商除了从技术上防范假冒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净化市场,同时也有义务对相关市场行为进行监控,以维护自身利益。打假基金利用市场行为,鼓励大家提供相关服务。
其实品牌方在网络防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欧莱雅告诉记者,已与淘宝达成合作机制,定期进行产品抽检。欧莱雅中国识别淘宝经常从网上商店购买的可疑产品。根据评估结果,淘宝网对销售假冒侵权产品的网店进行相应处罚。
另一方面,欧莱雅中国也定期与执法机构进行沟通。执法部门通过行政或刑事手段,对有针对性的售卖假冒商品的网店进行打击,不排除提起民事诉讼的可能性。同时,公司还与淘宝网及行业协会在打击网上打假方面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行业协会促进淘宝投诉平台的完善和投诉反馈的效率。
此外,欧莱雅中国正在推动京东、聚美优品、乐丰网和社交媒体通过行业协会建立针对假冒侵权产品的投诉平台,以保护网络化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