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条例》明确规定了禁止标注的内容,包括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夸大功能或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特别指出,化妆品的功效声称应有充分的测试或评价数据支持。声称产品经功效验证机构检测和报告的,可在标签上标注相关验证信息;未经验证的,应在声称功效说明的末尾标明“上述功效未经验证”字样。
国内药妆市场方兴未艾
根据《条例》的要求,化妆品不得在宣传中明示或暗示其具有医疗作用。以“药”为基础的药妆品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不得而知。我国药妆市场虽然具有市场潜力,但与多年来在欧美市场的良好表现相比,国内药妆市场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销售渠道。
药妆的概念起源于欧美。 最早被提出来描述一类具有活性或科学基础的化妆品。它起源于医学护肤的概念,具有药物治疗和美容护肤的功能。它们也被称为功能性化妆品或活性化妆品。 1998年,法国著名化妆品品牌薇姿首次进入中国化妆品市场,将药妆概念带给中国消费者。
在我国,药妆是指以天然成分为原料,具有高度针对性疗效的化妆品。他们的公式简明扼要,必须完全公开。经测试证明不含公认的过敏原,比普通护肤品更有效。药妆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也很流行。但国内药妆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药用护肤品的消费水平也与国外相差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药妆市场上一直有一线品牌。 @>00%)、舒蕾等有药妆产品。一方面这也导致了厂商之间的激烈角逐,大家都在争夺国内市场,厂商的成本越来越高,这给分销商带来了直接的压力。现在利润空间很小,退回给分销商的货款。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众多一线品牌的强势出击,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
药妆品没有统一标准,监管不力
在我国,药妆品有几个特点。
首先,化妆品的定义中没有药妆。目前,我国没有药妆品的批准文号。在化妆品国家管理标准中,用于染发、烫发、祛斑、防晒等用途的化妆品统称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化妆品批号为“卫妆准”。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申请程序比较严格,上市前必须进行产品卫生安全评价,包括卫生检验、毒理试验、人体安全试验、相关功能成分和使用依据等。 , 国内药妆品推广的功效已经明显超过了美白、保湿、抗炎、抗氧化等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推广范围。
国内药妆主要通过药店销售,但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缺乏法律监管,没有统一标准。药妆的标签主要以“魏庄准”二字为主,很少有“魏庄特”字,也没有带有“药准”二字的化妆品。
其次,在我国,药妆市场主要由传统药企覆盖。由于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和降价,医药业务的发展空间不断被压缩。据悉,截至目前,包括同仁堂(23.35、-0.24、-1.02%)、白云山(27.11、0.00、0.00%)、康贝(15.33、-0.38、-2.42%)等上市药企均已涉足在日化领域。但在日化领域,药企的药妆战略并不乐观。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一家传统药企,进军药妆行业依然稳健,具有一定优势。传统医学的研究和开发是有风险的。药妆品介于化妆品和药品之间。它们不像药品那样严格和风险大,利润率更高。也可以形成某些相关的资源。销售可以在连锁店销售,更加简化。不过,传统药企做药妆最重要的是如何切入,不能只靠品牌的影响力让消费者知道,因为那样可能适得其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