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化妆品代工企业普遍缺钱源头代工企业转型
数据显示,化妆品代工企业的毛利率不足30%,但品牌商的毛利率往往高达60%-70%。据业内人士介绍,化妆品从生产环节到零售终端都要经过几层镀金。生产初期利润不高,正因如此,产业链源头的代工企业也在寻求转型。
业主普遍缺钱
继江苏美爱斯在新三板挂牌后,科马股份近日也正式在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在资源方面,科马股份服务的客户堪称“大牌”。公开转让声明显示,2014年和2015年,LTD(UK)连续两年成为Kema股份的最大客户。事实上,不仅是科马股份,自去年11月三焦口服液在新三板挂牌以来,化妆品行业的幕后英雄们都争先恐后地拥抱资本的大腿。截至目前,已有6家行业代工企业登陆新三板,包括三教齿科、东方股份有限公司、北贝尔、乐宝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八维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美爱斯。
虽然服务对象都是行业巨头,但作为代工企业,几家上市公司普遍“缺钱”。公告显示,科马股份2014年、2015年、2016年1-2月营业收入分别为2840.24万元、3493.48万元、343.36万元净利润50.32万元,183.24万元,-28.55万元。江苏美爱斯2013年和2014年的净利润加起来只有10万元,而广州巴威2013年和2014年的净利润加起来不到5万元。
同行业“冰与火”
虽然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公司,不能以企业净利润作为判断公司实力的唯一标准,但要突破瓶颈,谋求更大的发展,难度很大。从财务状况来看,很多化妆品代工企业寻求上市的直接原因是“钱少”。科马股份公开转让招股书显示,2014年1-2月、2015年、2016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3.05%、28.7%、34.58%。
相比之下,同一大行业的化妆品品牌的毛利率往往是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两倍以上。今年第三季度,上海家化(27.080,-0.01,-0.04%)的毛利率为61%。在外资品牌中,欧莱雅去年第四季度的毛利润为61%。利率甚至达到了71.2%。
从原材料到零售终端,昂贵的化妆品是如何定价的?利润从何而来?某上市公司秘书向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瓶中高端价 假设护肤品售价580元,生产成本最多只有20%,大约120元。所谓的120元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产品包装、研发和人工成本。其中,产品的包装成本仅为8.5%左右,约49元。也就是说,如果OEM只负责产品的包装,那么可以获得的利润是非常低的。
同时,上述董事会秘书表示,化妆品企业在产品促销中提到的“研发成本巨大”等类似言论,实际上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情况下,护肤品和彩妆的研发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8%-10%,而剩余的大部分成本来自物流和促销,还有店面和人工成本。 “相比之前千人提到的高额关税,这个比例其实很小。相反,最大比例的成本来自国内高昂的物流成本和宣传费用。”
此外,由于大牌化妆品往往占据商场黄金地段,除了租金昂贵外,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入店费、货架费、节日费等成为“潜规则”,这将最终导致依附于商品并传递给消费者。
反击之道
想要做大做强,上市融资似乎是一条可选的出路。代工企业作为化妆品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距离消费者相对较远,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相对较慢,对行业变化的感知较为被动。 “上市可以加强整车厂对行业信息的把控,对整车厂内部管理规范化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日化行业专家赵向辉说。
但是,成功上市并不一定能保证完全意义上的利润。以今年年初登陆新三板的华东地区最大的化妆品代工企业乐宝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3年至2015年,乐宝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73.39万元,866.75万元,1262.12万元。但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0.47%至54.67万元乐宝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员工工资、销售费用等经营成本增加是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获得一定的融资后,代工企业需要更快地改变商业模式。然而,许多公司希望发展自己的品牌。目前,东方股份、三交齿科、美爱斯等多家代工企业都在配套自主品牌。例如,三焦口腔有“一雪牙刷”、“三焦牙刷”等多个品牌。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推出自有品牌风险较高。 “培育一个新品牌需要大量的财力,加工化妆品企业的强项是技术,但缺乏渠道运营经验。按照行业平均水平,一个广告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一年对很多企业来说都很艰难,对于代工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另外,要打造一个新的自主品牌,不仅要应对国内其他品牌的竞争,还要和国外品牌竞争。”赵向辉指出,如果没有强大的广告和渠道,产品质量不如国内外品牌,一些代工企业的自有品牌如果熬不过培育期就会消失。
赵向辉认为,无论是代工(OEM)、代工(ODM)还是自有品牌(OBM),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摆脱单纯的产品包装加工等分散业务,更多参与产品研发活动,尽可能多地触及整个上游生产加工过程,从而获得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