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本应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但近年来,化妆品中重金属超标的消息屡见不鲜,甚至有不少国际大牌被点名。昨日,央视《质量周报》披露,部分美白祛斑化妆品汞含量超标6万倍,导致汞中毒甚至肾病综合征。
医生锁
引起肾病的化妆品
去年10月,一向身体健康的山西王女士突然觉得眼睛和脸上浮肿,很快浮肿遍及全身。医院检查后,王女士患上了肾病综合征。去北京就医后,检查发现王女士血液中的汞含量达到36 ng/ml,尿液中的汞含量超过54 ng/ml,是正常标准的十倍以上。因此,王女士的肾病综合征得到了证实。汞中毒引起的。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液态金属。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过度侵入可诱发汞中毒。在进一步分析了王女士的生活习惯后,医生将怀疑重点放在了她使用的美白化妆品上。
质量检验
含汞量比标准高6万倍
就在王女士被诊断出患有肾病综合症的前三个月,她在当地一家化妆品店买了两套美白套装,“魏大庆药王”和“魏谷云医生”。随后,王女士将这两套化妆品送去检查。经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标有“固云强效祛斑膏”的产品汞含量为39453毫克/公斤。根据国家标准,化妆品中的汞含量不得超过1mg/kg。本品含汞量超标近4万倍;另一款名为“容贵妃美白祛斑晚霜”的产品,含汞量为64117毫克/公斤,比国家标准高出6万多倍。
无独有偶,北京的孙女士在使用美白化妆品后也出现了汞中毒的症状。此前,她在北京一家叫雅子曼的美容院买了美白化妆品。经检测,该化妆品的汞含量达到66928毫克/公斤,超过国家标准6万多倍。
专家提醒
保留票以保护
记者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使用含汞超标的美白化妆品已成为汞中毒的重要原因。医学专家指出,汞中毒除了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外,还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发生汞中毒,会对胎儿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一旦发生化妆品侵权纠纷,无论是向中消协或行政部门投诉,还是向法院提起诉讼,都需要消费者提供材料、提供证据。如果消费者不注意保留相关票据等证据,一旦遇到纠纷需要维权,就会增加维权难度。
对此,法律专家建议,一方面,应简化化妆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和起诉程序,另一方面,对于化妆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侵权行为,应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食品安全法》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跟踪
网店城乡结合部的化妆品堪忧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美白化妆品市场,发现网店和城乡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象。
在记者随机采访中,我们看到不少女性消费者对美白化妆品情有独钟。但大多数女性表示,她们在挑选化妆品时不会注意标签上的成分。记者发现,超市销售的美白化妆品大多是知名品牌,可以开具发票。另一方面,在城乡交界的网店和美妆小店里,美白化妆品琳琅满目,品牌几乎闻所未闻,质量值得商榷。在鲜为人知的化妆品网站上,一些国际品牌的化妆品价格低得难以想象。在东南四环城中村附近的一家小美容院,记者看到,在超市卖70元的国产品牌乳液,这里才35元。虽然外包装盒的“山寨”形象生动,但不难看出破绽。原来在上海的知名制造商被写成广州的制造商。里面的包装瓶在颜色和形状上与正品有很大的不同。记者打开它,闻到一股刺鼻的香味。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