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售了几个非核心业务品牌之后,宝洁的收缩计划仍在进行中。据美通社最新消息,大昌华嘉已获总部位于美国辛辛那提的国际消费品公司宝洁公司委任,负责宝洁品牌产品在香港的销售和分销。作为专注于亚洲的市场拓展服务领域的领先集团,大昌华嘉于2016年10月1日开始为宝洁提供上述销售和配送服务。据南都记者了解,国际日化巨头在大中华区的表现不佳是不再是宝洁独有的。据悉, 近日宣布了一项业务整合意向。
未来五年将继续削减 100 亿美元的开支
据美通社报道,大昌华嘉为宝洁组建了80余人的专属团队,并指出大中华区营销推广部总裁、港台总裁杨明康表示期待未来更多服务香港。多消费者提供来自现有和新宝洁品牌的产品。
南方都市报记者昨天联系了宝洁(中国)公关传播部企业事务总监,但无法联系到相关人士置评。
但宝洁总部的消息却指出,宝洁未来五年将继续削减100亿美元的开支。
事实上,为了降低成本和调整效率,除了完成与科蒂的交接,宝洁也在调整更多的工厂。今年早些时候,宝洁关闭了乔治亚州的玉兰油工厂和波多黎各的玉兰油工厂;并宣布将于 2018 年关闭并出售新泽西州的一家化工厂。
罗兰贝格研究报告指出,润烟和极爽退市后,宝洁鲜少推出新产品线,其他品牌则不断推新线瓜分市场份额。. 报告还指出,2012年宝洁的市场份额为14.0%,2015年份额已降至11.6%。
“战略误判低估了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中国消费者在不断追求消费升级和消费个性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平价化和大众化战略,导致中产阶级老龄化趋势明显。原中高端品牌,能够推出有吸引力的新产品线,这导致宝洁在2008年后市场份额萎缩,逐渐失去行业头把交椅。” 罗兰贝格的分析师指出。
巨额复苏难
与宝洁一样,日化领域另一家全球巨头利洁也被曝即将采取“节流”措施。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杜蕾斯母公司将把销售部与其销售公司整合,预计裁员500余人。
虽然早在1995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但时至今日,除了杜蕾斯、巧手和滴露,中国消费者对利洁时的其他产品并不熟悉。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利洁时保健品牌的“接受者”,1999年在广州成立,2011年成为利洁时的合资企业,负责杜蕾斯、滴露、维特、双健等品牌在中国的经营。其代理业务目前覆盖全国近10万家终端店,包括屈臣氏、万宁、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7-11等。
南都记者昨天无法联系到家化中国市场相关负责人置评。不过,日化行业资深专家冯建军表示,今年国外日化产品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这是一个公开的事实。为此,这些巨头一直在降低市场成本。对于外企来说,最高的两项费用是品牌推广,另一项是人工成本。以香港宝洁为例,它曾经是分销系统,但这次邀请大昌华嘉后,变成了更“经济”的承保系统。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