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妆品牌露华浓、欧莱雅旗下品牌卡尼尔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后,国内外品牌的现状尤为引人关注。
日前,记者了解到,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旗下的热门品牌Pond’s的销售渠道正在从专柜销售“降级”为货架销售,同时,屈臣氏部分门店也面临着被淘汰的困境。从货架上移除。因此,庞德是否会退市也引来市场猜测。
对此,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希文昨日(1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Pond’s不会退出市场,目前只是调整渠道,主要是加强在超市渠道的优势。 . “在大型商场的柜台可能会缩水,部分超市主要以货架陈列为主。”
虽然联合利华表示Pond目前的销量不错,但从行业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营销和宣传,Pond的市场销量远不如几年前,渠道调整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许多Pond的柜台已被撤回
据悉,Pond在多家门店的专柜已被拆除,部分渠道产品也面临拆除。此外,还有消息称,Pond’s近日在南京召开的渠道业务会议上明确表示,将撤出全国所有KA门店和加盟店的专柜。
“我们的方法与卡尼尔根本不同。” 曾希文告诉记者,相关渠道专柜的撤出并不意味着Pond’s会退出市场。Pond’s最近也推出了相关的新产品和新广告。该公司目前正在为Pond的品牌进行渠道。调整和强化超市渠道优势。“我们在超市渠道方面非常有优势,所以我们调整了Pond’s,以超市品牌为主。”
从曾希文的表态来看,虽然Pond’s不会退出市场,但战略调整和渠道收缩可能是不争的事实——Pond’s的销售渠道正在从柜台销售“降级”为货架销售。
记者了解到,1988年,庞德品牌及其主打产品冷霜一起进入中国。此后,Pond’s在中国拥有基础护肤系列、美白系列、抗衰老系列、防晒系列等系列产品。
渠道收缩或“最后手段”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中国消费者对护肤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庞氏趁机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而利用其在中国业务特别是化妆品市场的良好势头,联合利华选择了庞氏作为2008年第一个斥巨资打造的品牌,并将其定位为中高端产品。
对于旁氏这几年的发展,四川省绵阳市化妆品代理商联合会秘书长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业绩一直很差,基本处于一个“三遗”状态:消费者忘记,零售商放弃,代理商后悔。
“由于对这个品牌的投入不足,缺乏宣传和宣传,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被消费者遗忘的状态。” 李涛说,“被消费者遗忘的结果,只能导致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导致零售销售被商家抛弃。”
国内化妆品专家冯建军告诉记者,庞德2005-2006年的销量非常好,但近几年的销量并不理想,年销售额可能只有2亿到3亿元。
至于联合利华的调整,李涛认为调整渠道是不得已而为之。“没办法,其他渠道活不下去,只能撤到超市。”
“这个品牌在专卖店的渠道中基本消失了,只能在屈臣氏和一些超市看到。” 李涛告诉记者,“看得出来,联合利华现在不关心这个品牌,很少看到促销和广告。”
本土日化品牌崛起
从目前来看,中国几乎所有的日化巨头都调整了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从联合利华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此前曾宣布裁员2000人。中国虽然没有大规模裁员,但也有人员调整;欧莱雅直接将旗下部分热门品牌撤出中国市场。近日,日化巨头宝洁的一位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公司近期也面临人事调整,还可能出现裁员等现象。
此前,美国化妆品巨头雅芳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同比下降67%。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外资日化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高增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业绩下滑的尴尬,国际日化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时代逐渐褪去。离开。
“一些本土品牌近年来崛起,直接与跨国品牌竞争,特别是在流行的化妆品和日化产品方面。” 一位日化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但在高端品牌方面,外资仍是主体。
尽管如此,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中国市场仍然是外商不愿放弃的一块肥肉。外资品牌的萎缩可能意味着他们将专注于开发优势渠道和品牌。欧莱雅曾表示,公司停止了卡尼尔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是为了集中力量发展美宝莲和巴黎欧莱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