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卡尼尔品牌从中国撤出后,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将迎来一个新品牌——明治。
魔幻控股昨日公告:“商务部已于2014年1月9日向要约人及公司通报了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批准该议案的决定。因此,商务部对要约人提出的前置条件提出建议和执行协议的计划都已经满足了。”
欧莱雅告诉记者:“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批准是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一步,预计交易将在2014年第二季度完成。”
2013年8月,欧莱雅击败另一位潜在竞购者,宣布收购美的。欧莱雅表示,通过协议方式收购美的控股全部股份的提议得到了美的控股董事会的支持。占公司总股本62.3%的六大股东,包括创始人佘宇元等创始管理团队和机构,均已承诺支持欧莱雅的建议。当时,这笔交易仍有待中国商务部的批准。
根据AC尼尔森报告,2012年明治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26.4%,位居面膜行业第一。欧莱雅的建议收购价为每股 30 港元,总价为 65.38 亿港元。价格也相当于欧莱雅2012年在中国销售额的一半,也是中国日化市场最大的收购案。
欧莱雅内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从定位上看,美妆应该放在欧莱雅的大众化妆品部门。欧莱雅全球四大事业部(专业美发产品、流行化妆品、高端化妆品、活性健康化妆品)中,销量最大的是流行化妆品品类,达到26.13.4亿欧元,最好——畅销中国大众市场 彩妆品牌有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
就在商务部批准欧莱雅收购明治的前两天(1月7日),欧莱雅决定停止在中国销售该公司品牌卡尼尔相关产品。欧莱雅中国副总裁蓝真真告诉记者,未来将重点发展两个领先品牌。收购明治后,仍保持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小护士、明治4个品牌的规模。
此前,其美国竞争对手露华浓刚刚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裁员1100人。化妆品行业业内人士冯建军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从目前的行业形势来看,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土品牌在一些领域正在赶超外资品牌。 .
2012年底,尼尔森发布了一组数据:2009年5月,跨国化妆品公司品牌(不包括大宝)的市场份额为57.9%,到2012年5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5< @7.9%。下滑至 44.5%。
“欧莱雅收购本土品牌美也是因为它的潜在价值,”冯建军告诉记者。以屈臣氏渠道为例,2012年屈臣氏渠道1300多家门店销售额约120亿,眼膜品牌13.9亿元,其中屈臣氏自有品牌5亿,美国是4亿,其余100个品牌分享剩余销售额。
对于收购明治之后的计划,一位欧莱雅内部人士表示:“明治很快将作为欧莱雅中国的一个独立业务部门运营。此外,目前的管理层和团队将继续留任董事会。”收购后的明治将由现任管理层和欧莱雅的代表组成。”
“欧莱雅收购美妆品牌的重要价值在于,面膜是个人护理品牌中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 中国化妆品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刚表示,欧莱雅的品牌金字塔需要与消费者进行如此广泛的接触。对潜在的消费者引导作用以及欧莱雅向其他高端品牌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他不认为卡尼尔退出中国和收购美国是相关事件,但冯建军表示,欧莱雅在中国发展多年,拥有20多个品牌。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品牌的定位需要重组。化妆品、染发美发、彩妆等市场占有率均领先。在品牌众多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选择在重点领域投入更多的资源。
欧莱雅中国2012年财报显示,其在华销售额实现1.20.5亿元,同比增长12.4%。其提供的数据显示,旗下大众化妆品部的巴黎欧莱雅已经是中国第一美妆品牌,而美宝莲纽约则是目前中国第一美妆品牌。进入中国17年来,欧莱雅近几年的增速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