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欧盟不久前修改了化妆品法规GMP(Good )[(EC) No 1223/2009]中关于禁用物质、限制物质、防腐剂、防晒霜等的附录,并将7月11日发布,已作为国内法在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挪威、冰岛和列支敦士登正式实施。
新的欧盟法规涵盖范围广泛的产品,不仅包括面霜、乳液、乳液、凝胶和其他化妆品和护肤品,还包括润肤剂、肥皂、除臭剂、香水和口腔护理等日用品。在产品通报、产品信息文件、化妆品安全报告等方面,对纳米材料的使用、产品标签、产品声明、经销商等也有严格限制,影响范围广泛。
违禁品大幅增加
据了解,欧盟发布的新规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禁用和限用物质明显增加,限量要求更加严格。这些物质包括大量石油衍生的原料杂质(裂解、分馏馏分和残留物)、一些聚合物残留单体、不安全的染发剂中间体和偶联剂、不安全的颜料、一些有毒的大香原料和残留农药等。拟议的附录二化妆品禁用物质清单已从 1999 年的 442 种修改为 2005 年的 1,328 种;附录Ⅲ化妆品限用物质由64种增加到158种,其中第65种-102种为新增限用物质
与1976年指令不同的是,新法规不仅对在欧洲销售化妆品的负责人有更明确的规定,而且对负责人的良好生产规范、化妆品安全报告、使用的纳米材料、产品标签、产品声明、分销等方面也有更明确的规定。严格限制业务等方面。该条例在各成员国直接实施和实施,不允许对条例的规定进行自我理解和解释。
新规还明确了责任人的义务,与欧盟化妆品监管强调企业全责的理念是一致的。负责人应当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监管要求,并有义务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负责人还应确保政府部门能够获取产品信息文件,并对产品的召回负责。
同样重要的是要注意,新法规明确规定必须使用良好生产规范 (GMP) 进行生产。提案是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采用GMP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化妆品GMP认证将成趋势
面对欧盟化妆品新规的实施,中国化妆品企业该如何应对?
据悉,我国化妆品出口含金量较低。由于化妆品行业准入门槛低,从事化妆品出口的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从成本优势产品升级到技术优势产品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质量难”。”、“市场难做深”、“品牌难做强”等瓶颈制约,成为化妆品行业缺乏可持续增长的症结所在。
据了解,企业向相关机构申请GMP认证的费用在2万元至3万元之间,而通过咨询公司进行GMP认证培训的费用则至少需要6万元至8万元。获得GMP认证后,企业每年需缴纳约8000元的审核费,每3年续交GMP证书需额外缴纳20000元。这些费用对于这些中小化妆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成为了出口的一道坎。
欧盟化妆品GMP要求贯穿于化妆品生产链的全过程,尤其是对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的监管。为了运输和储存的安全,应遵守相应的要求。GMP认证已成为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进行GMP改造,提高产品标准势在必行。申请GMP认证的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将显着增加。但我国目前尚无化妆品GMP认证的实施细则。大多数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大大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出口无疑会受到很大限制。
此外,我国有关部门应致力于提高国内化妆品法规的协同作用,尽量减少与发达国家化妆品的产业差异,帮助国内企业降低出口成本,促进化妆品出口做大做强。据了解,我国目前基本没有化妆品GMP认证机构,同时相当一部分出口化妆品企业无法满足GMP的生产要求,对企业构成严峻考验。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化妆品GMP认证实施的规定,大多数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
因此,企业应以此为出口发展的新契机,在欧盟日益严格的化妆品管理体系下,强制生产标准,完善生产管理。有关人士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化妆品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合格供应商评价体系,从源头把关产品质量;其次,要及时改进工艺,优化整个生产过程。,整改产品的不安全因素,完成从成本优势产品向技术优势产品的升级;第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